10月25日上午,由江苏科技大学研工部主办,冶金工程学院承办的第四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在204会议室隆重举行,活动邀请张家港校区学生处处长李楠、冶金工程学院院长郑传波、冶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居殿春、辅导员王浩、全体在校研究生参加,活动由居殿春书记主持。
论坛伊始,居殿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着重进行了冶金工程学科介绍及研究生培养成果进行了介绍,强调了本次论坛对于驱动冶金工程学科发展和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的意义,重点就近年来生源质量、科研成果、学科竞赛、读博、毕业生就职企业分布等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系统的汇报。
随后,经前期论文征集,校区评选出冶金工程学院第四届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学术论文”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并对获奖研究生进行了颁奖。
居殿春详细阐述了热等静压技术,这一技术作为现代冶金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提升材料性能、改进生产工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使材料实现高度致密化,为高性能冶金材料的制备开辟了新路径。同时,居书记深刻总结了此次论坛的重要意义,指出这是一个汇聚思想、交流成果、激发创新的平台,对于促进冶金工程学科发展和研究生学术成长有着非凡价值,是学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郑传波的讲话让大家备受鼓舞。郑院长自豪地提到今年学院成功申请到博士点这一重大成就,并强调这一成果离不开每一个人的辛勤付出和努力。这一博士点的获批,不仅是对学院过往科研教学水平的肯定,更是为冶金工程学科未来的发展搭建了更高层次的平台,意味着学院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将迈向新的征程。
李楠则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主题,以自身为例,为在场人员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李主任指出,在冶金工程这个博大精深的学科领域中,扎实的理论知识如同基石,研究生们需要像在知识的海洋中广泛涉猎书籍一样,深入钻研冶金理论,从基础原理到前沿进展无一遗漏。而实践经验则如同通往成功的道路,只有深入实际生产场景,了解冶金工艺流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在学术报告环节,多位研究生代表依次登台。他们从不同角度,围绕冶金冶金新工艺、新方法等内容,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舒亮就其在薄壁焊接接头裂纹的产生与扩展机理的研究进行了阐述;陆立婷则聚焦于316L/Q370qE不锈钢复合板的热等静压制备工艺研究;陈程对焊接参数对大厚度不锈钢复合板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汇报,其精彩的报告引发了在场听众的热烈讨论。
本次冶金工程学院第四届研究生学术论坛为研究生们搭建了一个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对于培养优秀的冶金工程专业人才、促进学科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相信通过此次论坛的交流与启发,将会涌现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推动冶金工程领域迈向新的台阶。



